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力行分享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04集力行分享

夏慧容学长

  
   “君子之道,造端于夫妇”……
    家庭生活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主轴组成,所谓男主外、女主内:男主外,把经济问题、生活问题解决;女主内,把精神生活、把孩子教育好。教育,乃一个人立身处事之根本,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。母亲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,历代传颂的孟母三迁、岳飞刺字便是母教的典范。这样的家庭模式,也是五伦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伦“夫妇有别”,夫妇关系是同室,夫妇关系正,五伦就正。夫妇关系处得好,就会达成共识或共同目标——教子。
    “至要莫若教子”,当夫妇倆把重点放在孩子的教育上,就杜绝了“代理父母”的很多弊端。父母陪伴著孩子共同成长,孩子自然和父母关系很亲,五伦关系中“父子有亲”也就正了。父子有亲,孩子就会对父母生起感恩心,这种感恩心也会表露在孩子的待人处事中。走上社会后,孩子的这种恭敬、有礼,自然会感得贵人提携、栽培,孩子自然会生起对领导的感恩心,也就形成了“君臣有义”。孩子形成这样的心态后,在和兄弟姐妹乃至和同事、朋友的相处中,他就懂得互相照顾、互相帮忙,自然感得“兄弟和睦”、“朋友有信”。这样心态、這样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,他的心态一定是乐观健康的,他的人生也一定会幸福如意的。
    通过学习后才感悟到,“父慈子孝”、“忠臣出于孝子之门”,都是成功教庭教育的结果啊!
    闺中好友君君夫妇俩事业都还算成功,平时工作都很忙。但她深谙夫妻之道,几乎推掉所有的应酬,把晚上、周末的时间留给孩子,陪着孩子生活、学习,并潜移默化的教导孩子对事物正确的看法以及处理方法。孩子爸爸工作、应酬有很多是推卸不掉的,但早晨送孩子上学,却是雷打不动的规则。在周六、周日兴趣班的学习中,妈妈总是陪着儿子一起学习,真是“说者容易做者难”啊!好友君君在“相夫教子”的角色中,扮演了一位称职的妈妈、称职的妻子。孩子爸爸在一次谈话中由衷的说:“早晨以及星期天送孩子的这些事,完全可以让司机来做,但他(她)们俩都要亲力亲为。他晚上应酬再晚,也要坚持早晨送孩子,这样君君就可以轻松一点了”。言谈中那种对君君的怜惜不以言表,想想?!他这种感恩心,他这种观念,和好友君君為人妻、為人母的正確引導是不無聯繫的。正是在对孩子的一点一滴付出中,君君丈夫那种父亲、丈夫的责任感就越来越重。
    反思自己,当年的自己不懂得教育,更不懂得“五伦关系”对孩子的影响。没有“相夫”策略的我,什么事都一个人硬扛着,自己很累很苦,自然也会对常年在外辛苦工作的丈夫颇有怨言。没有受到传统文化熏习的我,也就没有了“德行”的根基,更沒有格物致知的抵抗力,当遇到不好的缘份后立即被感染:放弃了自己作為一個母親應盡的责任与义务,造成了痛失陪着孩子成长的苦果。俗话说:“教人婴孩,教妇初来”,兒童天性未染污前,善言易入,及其長而不易變;故人之善心、信心,須在幼小時培養,也就是“少成若天性,习惯成自然”,這也是我們中國的古老傳統教育——家教。家教是父母、长辈、大人,以身作则做出来给儿女看。父母孝順父母,友愛兄弟姐妹,在言行中謹慎、讲信用,兒女在父母日積月累的生活中,自然就知道怎樣為人、怎樣處事了。所以民間有“龍生龍,鳳生鳳,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”的谚言。我和丈夫离异后,夫婦關係自然不正,讓孩子失去了很多上行下效的機會,加之很多教育理念和信息不能及时沟通,不能达成共识,孩子的家庭教育也就出现很多的弊端。如:同一開支,會出現孩子兩邊報帳的情況。“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”,試想,如果孩子養成這種為利益不誠實的行為,他長大了會怎樣?再此,還是要感恩兒子,自己開始學習並力行傳統文化後,通過自己對習性的改過、修正,自己才改變一點點,孩子就感受到了媽媽的變化。現在的兒子,性格不象發前那樣乖戾,有對婆婆爺爺也變得謙恭有禮,對弟弟(妹妹的兒子)的變化更大,有點當哥哥的風範了。會好的,兒子會好的,加油。
    在此,感恩傳統文化的教育,感恩老師,感恩兒子的改變,感恩所有為之付出的人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3.3.24
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